在汽車制造業的廣闊天地里,車企們紛紛致力于打造出品質卓越的座駕,然而,在公益領域的慷慨投入卻顯得尤為稀缺。寶馬,一個堅持難而正確之道的品牌,已經在這條道路上默默耕耘了19載春秋,且樂此不疲。
近日,筆者有幸跟隨由寶馬愛心基金慷慨資助、寶馬中國攜手中國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共同發起的“BMW中國文化之旅——大運河文化保護教育公益項目”,踏足歷史悠久的十三朝古都洛陽,感受那份厚重的歷史氣息。
洛陽,作為隋唐大運河的西端起點,這里不僅孕育了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還傳承著洛陽三彩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二里頭夏都遺址更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見證。
走進二里頭夏都遺址,仿佛打開了一本關于“何以中國”的文明史書。海量的文史資料和展品中,“禮”的雛形清晰可見,這不僅是三代禮樂制度的濫觴,更是中華文明精髓的集中體現。禮制以其獨特的等級秩序,奠定了中國最早王朝的基石,讓我們得以深刻理解“宅茲中國”的深刻內涵,觸摸到“最早的中國”所承載的文明脈絡。
此次“BMW中國文化之旅”聚焦于大運河沿岸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推廣,其核心理念在于“傳承中創新”。這與寶馬的品牌理念不謀而合,即在傳承“純粹駕駛樂趣”的同時,融合東方審美與西方工業設計,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更具創新性的產品。
當千年非遺技藝遇上寶馬新世代,一場跨越時空的碰撞悄然上演。在洛陽三彩工坊,北京大學鄭巖院長用“一塊泥巴”的故事引發深思,非遺傳承人郭老師則分享了陶器千年發展史上的傳承與創新實踐。而寶馬設計師則將“傳承中創新”的理念巧妙融入新世代車型中,如用戶界面中的“二十四節氣”等設計元素,不僅彰顯了中國文化特色,還能在視平線全景顯示上呈現。
MY BMW APP上線的“BMW非遺龍泉青瓷旅行茶具”,也是寶馬將中國元素融入產品的又一例證。這款茶具由寶馬愛心基金資助的非遺傳承人與清美教授聯合設計,采用中國傳統茶器具的造型和燒制工藝,靈感則源自BMW新世代的前臉和超感智能座艙。
寶馬“家在中國”絕非一句空話,而是將創新和責任深深融入到產品和行動中。正如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軒博士所言:“寶馬尊重傳承,在傳承中創新,這是寶馬進入未來的方式,更是寶馬新世代的設計哲學。”
從2007年發起“BMW中國文化之旅”至今,寶馬已資助了近1000位非遺傳承人,累計惠及2.18億人次。寶馬用實際行動證明,商業成功與社會責任可以并行不悖。特別是寶馬資助多民族非遺傳承人進入“清美-BMW非遺保護創新基地”,使得本草和香、古琴制作、西藏銅鎖、香云紗、竹編、織錦等非遺技藝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和認知。
扎根中國市場30年的寶馬,早已成為中國社會不可或缺的企業公民。除了連續19年舉辦的“BMW中國文化之旅”,寶馬還建立了中國汽車行業內首個企業公益基金——寶馬愛心基金,并發起了對行業產生深遠影響的“BMW兒童交通安全訓練營”,以及致力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BMW美麗家園行動”。寶馬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道路上,從未缺席。
創新,是寶馬與生俱來的基因。面對中國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寶馬沒有隨波逐流,而是堅持思考對用戶真正有意義的創新技術。即將發布的寶馬新世代車型,已經引發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而“BMW中國文化之旅”也在今年推出了三大新舉措,包括非遺創新跨界實踐、以線下探訪+線上互動的新方式解鎖千年隋唐運河密碼等。
在追求品牌高端化的過程中,真正的豪華并非僅僅堆砌配置或比拼參數,而是深刻理解中國文化,將歷史與品牌精神相融合,與用戶達成精神共鳴,并堅持創新、保持獨特的品牌價值觀。這或許正是寶馬能夠構建豪華文化內涵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