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自今年6月上市以來,迅速成為車市焦點。這款新車在上市初期便展現出驚人的銷售勢頭,僅在3分鐘內便收獲20萬輛的大定訂單,18小時內鎖單量更是攀升至24.8萬輛,刷新了國內汽車行業的新紀錄。
面對如此火爆的市場需求,小米YU7目前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消費者預計需要等待大半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提車。根據小米APP的顯示,標準版車型的預計交付時間為57至60周,Pro版為49至52周,而Max版則相對較快,為41至44周。
盡管首批小米YU7新車剛剛于7月6日交付,但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小米YU7 MAX版的二手車交易。這些二手車由于新車交付周期長且市場需求旺盛,價格普遍高于新車售價數萬元。
據懂車帝小程序數據顯示,全國范圍內約有78輛小米YU7“2025款超長續航高性能四驅MAX版”二手車在售。這些二手車的最低售價達到36.29萬元/輛,最高售價更是飆升至39.68萬元/輛,而小米YU7 MAX版新車的起售價僅為32.99萬元/輛。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SU7上市時也遭遇了類似的二手車溢價現象,消費者為了盡快提車,不惜花費更高價格購買二手車。這一趨勢此前多見于電子產品領域,如蘋果新品手機的黃牛倒賣,以及華為部分產品的溢價銷售。
除了二手車市場,一些二手平臺還出現了小米YU7新車訂單的加價轉讓現象。這些訂單由于臨近交付時間,被加價數千元乃至數萬元進行轉讓。有報道稱,一輛預計4到7周交付的小米YU7標準版訂單,加價幅度超過1.6萬元。
針對二手車市場的這一現象,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官方媒體透露,工信部正在考慮推行“新車登記后6個月內禁止轉讓”的政策,旨在從源頭上遏制套利行為。
小米汽車的火爆銷售也帶動了小米集團整體業績的攀升。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團總收入達到11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7.4%;經調整凈利潤為1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5%。其中,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分部總收入為186億元人民幣,毛利率為23.2%,盡管該分部仍面臨5億元人民幣的經營虧損。
小米集團已在全國65個城市開設了235家汽車銷售門店,進一步擴大了其市場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