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自亮相以來,迅速成為市場焦點,激起了消費者的廣泛熱議。首批新車交付之際,二手車市場迅速反應,涌現大量小米YU7車源,價格非但未跌,反而普遍高于新車指導價,部分加價幅度甚至超過萬元大關。
發布會盛況空前,一位二手車商在現場不禁感嘆:“這哪里是搶車,簡直就是搶錢啊!”數據揭示,小米YU7發布后僅幾分鐘,預定量便輕松突破20萬臺,開售18小時內,鎖單量更是飆升至24萬臺。這股熱潮直接催生了二手車市場的加價現象。
通過查詢二手車交易平臺,記者發現全國范圍內在售的二手小米YU7已超過80輛,價格區間主要集中在35萬至39萬元之間,遠高于新車原價,令眾多消費者咋舌。一位二手車商透露:“我這輛鈦金屬色MAX版,還加了些套件,雖然加價收的,但利潤也就萬元左右。”另一位商家則介紹,罕見的鎏金粉版本已被加價至37.8萬元,溢價達1.6萬元。
面對新車漫長的交付周期,消費者對現車的渴望愈發強烈,不惜支付高額溢價。小米汽車官方數據顯示,標準版交付需53至56周,Pro版和Max版也分別需要48至51周和33至36周。這種漫長的等待,讓不少急于用車的消費者選擇了加價購車。
不僅如此,閑魚等平臺上也涌現大量小米YU7的轉讓訂單,聲稱可快速提車。雖然部分轉讓者以低定金吸引顧客,但卻暗藏額外的“轉單費”。這一行為引發消費者擔憂,因為小米官方并不認可轉單業務,購車信息變更也受嚴格限制。
小米YU7的熱銷,不僅加劇了市場競爭,也引發了人們對汽車消費行為的深刻反思。在追求新車的同時,消費者需警惕市場中的潛在風險。對于急于提車的消費者而言,保持理性消費觀念,清晰認知市場現狀,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做出明智選擇,將直接關乎消費者的購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