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視新聞頻道“共同關注”欄目播出了一則引人深思的報道,聚焦于一種名為“萬能遙控器”的設備所引發的安全隱患。報道稱,眾多單位、住宅區、學校及停車場普遍采用道閘系統以管理車輛進出,而一種聲稱能破解所有道閘信號的“萬能遙控器”在網絡購物平臺上公然出售,引發公眾廣泛關注。
這類遙控器體積小巧,據稱能輕松打開各類道閘和卷簾門,為使用者帶來“出入自由”。央視記者的深入調查發現,多款萬能遙控器銷量驚人,部分產品甚至售出超過二十萬件,買家評價中不乏對逃避繳費的沾沾自喜和對產品隱蔽性的高度贊揚。
實驗結果顯示,記者使用購買的萬能遙控器能夠輕易打開多個小區和停車場的道閘。更令人擔憂的是,在一所小學的測試中,這種售價僅70元的遙控器竟能成功開啟學校的伸縮大門,暴露出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指出,此類萬能遙控器屬于違法產品,其生產與銷售行為可能觸犯非法經營罪。電商平臺在發現此類商品時,應立即下架并舉報給公安機關,但顯然部分平臺存在監管不力的問題。報道播出后,有媒體進一步發現,小紅書平臺上不僅存在“智能道閘門遙控器”的銷售,還有大量關于其功能的介紹和使用說明。
與此同時,司法機關也通報了幾起相關案例。自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郭某等人通過精心設計和生產具備射頻對拷功能的遙控器,非法獲取停車場道閘系統控制信號,逃避停車費用,并從中非法獲利。這一犯罪網絡涉及生產、銷售和使用多個環節,涉案金額巨大。最終,郭某、劉某、苪某三人因提供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工具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針對小紅書平臺上“萬能遙控器”的銷售和相關內容發布問題,法律專家指出,平臺若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此類違法商品和信息,將可能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根據《電子商務法》規定,平臺在知道或應當知道違法銷售行為時,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將與賣家承擔連帶責任,并可能面臨市場監管部門的罰款。
若平臺明知賣家利用此類設備從事犯罪活動而繼續提供服務,還可能構成共同犯罪。因此,加強電商平臺的內容管理和商品審核,不僅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需要,也是平臺自身避免法律風險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