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聚光燈下,OpenAI的最新發布會不僅展示了AI領域的最新突破,還意外地成為了一場關于人才分布的焦點話題。發布會上,除了備受矚目的創始人奧特曼之外,兩位華人科學家穩坐C位,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討論。
孫之清,這位年輕的95后科學家,以其卓越的科研背景和深厚的學術功底,成為了發布會上的亮點之一。作為DeepResearch的負責人,他不僅在北大本科期間就展現出了非凡的學術潛力,還在CMU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表了多篇頂會論文,被谷歌學術頻繁引用。去年6月,尚未畢業的他就加入了OpenAI,并迅速參與到多個核心項目中,包括o3/o4-mini和Computer-Use Agent等。在發布會上,他從技術角度詳細介紹了ChatGPT Agent的強化學習訓練過程,展現了其深厚的專業素養。
另一位C位華人科學家Casey Chu,則是OpenAI的資深員工,擁有斯坦福數學碩士學位。他在多模態AI系統研究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參與了DALL·E 2和GPT-4等項目的研發,并領導了GPT-4視覺輸入初始原型的開發。在發布會上,他分享了關于人類與Agent合作保持控制權的重要性,以及為何最后一步需要人類確認的觀點。
這兩位華人科學家的出色表現,不僅贏得了業界的廣泛贊譽,也引發了關于OpenAI人才結構的討論。有網友戲稱,發布會的出鏡名單簡直就是給meta提供的挖角名單,因為meta的創始人扎克伯格一直以來都對OpenAI的人才虎視眈眈。事實上,OpenAI內部確實有不少華人科學家擔當著重要角色,他們在AI領域的研究和貢獻不可忽視。
除了孫之清和Casey Chu之外,還有多位華人科學家在OpenAI發揮著關鍵作用。例如,Aiden Low參與了推理模型、GPT-4.5、4o圖像生成等項目的研發;Martin(MengTian)Li致力于大模型后訓練的多模態研究;Xikun Zhang則專注于AI Agent、深度研究和ChatGPT等領域。這些華人科學家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為OpenAI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面對meta等巨頭的挖角壓力,OpenAI也在努力保護自己的核心人才。據爆料稱,OpenAI內部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防止人才流失,包括加強內部溝通、提供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和福利待遇等。同時,OpenAI也在積極尋求與更多合作伙伴的合作機會,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
在這場關于人才和技術的較量中,OpenAI和meta等巨頭都在不遺余力地爭奪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而對于這些華人科學家來說,他們不僅要在科研領域不斷突破自我,還要在復雜的職場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方向。他們的選擇和努力,無疑將對AI領域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