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長城汽車領軍人物魏建軍的一番言論,在汽車行業激起了軒然大波。他指出,市面上存在數以千計的二手車平臺,大肆售賣所謂的“零公里車”,并將此現象比作行業的毒瘤。
據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度全國二手車市場中,登記時間不足3個月、行駛里程未達50公里的車輛占比高達12.7%,其中新能源車更是占據了超過六成的份額。這一數據無疑為魏建軍的言論提供了現實依據。
事實上,“零公里二手車”現象早已在汽車出口領域悄然盛行,成為部分車商利用政策漏洞進行灰色操作的手段。由于各國對新車與二手車的定義明確但界限模糊,一些經銷商便鉆此空子,將新車上牌后立即作為二手車出口,以此規避關稅和監管。
面對產能過剩和工廠閑置的困境,部分汽車制造商也加入了這一行列。他們為保持產能,將未售出的新車轉化為零公里二手車,以此美化銷售數據,加速資金回籠。
對于消費者而言,零公里二手車看似價格優惠且車況如新,實則暗藏風險。這類車輛大多無法享受廠商提供的三電系統質保服務,一旦核心部件出現故障,高昂的維修費用將讓消費者苦不堪言。
面對這一亂象,監管部門已迅速采取行動。2025年5月,商務部召集行業相關機構和制造商召開會議,明確提出要強化監管力度,并建立信用評價體系,以規范市場秩序。
與此同時,工信部也在醞釀新政,擬推行“新車登記后6個月內禁止轉二手”的規定,旨在從源頭上切斷利用新車轉二手進行套利的渠道。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也不甘落后,計劃推出二手車出口唯一編碼制度,以提高出口車輛的透明度。奇瑞、比亞迪等車企更是主動出擊,啟動了違規上牌追責機制,以儆效尤。
在此背景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發出了倡議,呼吁企業保持良性競爭,反對無底線的價格戰,共同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
這一系列舉措無疑為整頓零公里二手車市場亂象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安全的購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