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AI工程師大會上,OpenAI研究員Sean Grove發表了一場引人深思的演講,其主題《新代碼》在業界激起了廣泛討論。Grove提出,在AI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清晰且具有人類可讀性的規范(spec)或將逐步取代傳統代碼,成為軟件開發的核心。
Grove強調,編程的本質在于溝通。軟件開發并非僅僅是編寫代碼那么簡單,而是一個結構化的溝通過程:理解需求、明確目標,然后將這些想法清晰地傳達給團隊成員和計算機。他認為,從代碼到規范的轉變不僅是方法論的更新,更是工程實踐的未來方向。
他進一步指出,代碼只是人類意圖的一種“失真反映”,在將想法轉化為現實的過程中,信息往往會丟失或扭曲。因此,真正稀缺的能力不再是編寫代碼,而是如何將人類的意圖精確轉化為清晰的規范和提示詞。
Grove的這一觀點在技術社區引發了熱烈討論。有網友評論稱,這本質上就是“多聽產品經理的話”,通過編寫更好的規范文檔來驅動開發流程。這一模式實際上是將工程師的角色轉變為“維護需求文檔的產品經理”。
Grove認為,規范是“新代碼”,代碼只是規范的一種有損投影。一個好的規范文檔應該能夠發現意圖沖突、提供策略示例、標注歧義,并表達“意圖”而非語法。他還提出,新一代IDE將不再側重于類型管理、語法邏輯和自動補全等功能,而是幫助生成清晰的意圖文檔、管理意圖沖突、突出歧義,并測試預期結果與人類意圖是否一致。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對這一觀點持樂觀態度。有網友指出,當應用崩潰時,程序員調試的還是實際代碼,而非Markdown文檔。當AI生成了有問題的代碼時,需要修復的同樣是代碼本身。代碼才是最終的可執行真相,其他的都只是愿景。
盡管如此,不可否認的是,Sean Grove所描繪的“規范驅動開發”路線確實代表了AI編程的一個重要轉折。隨著模型越來越強大,代碼越來越容易編寫,人類程序員的價值或許正從“造輪子”轉向“定方向”。
Grove在演講中以OpenAI的模型規范為例,詳細闡述了如何與其他合作者溝通意圖,并通過規范來指導代碼生成。他強調,明確的規范有助于高效協同,讓團隊成員朝著共同的目標邁進。規范往往比代碼更有力量,因為代碼是對規范的有損投射。
Grove還提到,未來的稀缺技能將是如何編寫能夠全面捕捉意圖和價值取向的規范。誰能掌握這項技能,誰就會成為最具價值的程序員。這一觀點得到了部分網友的認同,他們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所有人的角色正在趨同,每個人都在向產品經理的方向靠攏。
在演講的最后,Grove呼吁大家重視并參與到規范的制定中來。他認為,這是大規模協調智能體的前提,也是推動AI步入下一個發展階段的必要手段。他鼓勵開發者在開發下一項AI功能時,先從規范入手,明確想要的效果和成功的標準,并將這些清晰記錄并傳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