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這座全國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近日在推動建筑業工業化、智能化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廣州市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站正式發布了《廣州市智能建造補充定額子目(試行)》,旨在為智能建造設備裝備的廣泛應用提供堅實的造價支持,該政策將于2025年8月1日起正式試行。
據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介紹,此次發布的《補充定額》覆蓋了廣州地區內包括地面整平機器人、地面抹平機器人、膩子涂敷機器人、膩子打磨機器人、貼磚機器人、管樁焊接機器人等在內的10類建筑機器人,以及智能頂升集成建造平臺(工業化造樓機)的施工作業場景,共計33個定額子目。尤為貼磚機器人與管樁焊接機器人的施工子目在全國范圍內尚屬首次發布。
為了進一步完善智能建造的成本管理體系,廣州市還同步發布了這10類建筑機器人的租賃價格信息,與《補充定額》相輔相成,共同構建起“租賃價格+專項定額”的雙軌制計價體系。這一體系將有效服務于建設項目在智能建造新技術、新工藝下的工程計價和造價管控需求。
廣州作為智能建造的先行者,早已在《廣州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實施方案》和《關于選取試點項目應用智能建造機器人的通知》的指導下,積極推動建筑機器人在實際項目中的廣泛應用。這些機器人正逐步替代施工現場中危險、繁重、臟亂的工作,有效緩解了建筑工人短缺的難題。
據統計,截至目前,廣州已有27個智能建造試點項目采用或計劃采用建筑機器人,涉及建筑面積高達600萬平方米。試點項目的應用結果顯示,智能建造機器人在地面整平、地面抹平、地磚鋪貼等作業中的整體工效是傳統人工的兩倍以上,且施工費用相比傳統施工工藝降低了超過10%。這一顯著成效不僅提升了建筑產業的質量和效率,還降低了成本,真正實現了質量安全與效率效益的雙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