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嚴輝村,一張由諾基亞手機拍攝的照片悄然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照片中的主角,8歲的范小勤,蹲在泥地上挖土,他那黝黑的臉龐竟與知名企業家馬云有著驚人的相似度。這張照片迅速在網絡上走紅,甚至引起了馬云本人的注意。馬云在微博上幽默回應,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樣子,并承諾將資助范小勤的學業直到大學畢業。
然而,這張看似平凡的照片,卻如同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波瀾。河北商人劉長江敏銳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機,以“帶范小勤讀書”為由,將他從貧困的山村帶到了石家莊。在這里,范小勤被包裝成了“小馬總”,住進了別墅,坐上了奔馳專車,還有了年輕保姆的照顧。他的微博賬號粉絲數飆升,商業活動應接不暇,從走秀、直播到廣告代言,他成為了流量時代的寵兒。
劉長江的運作模式堪稱“流量工業化”的典范。他將范小勤符號化,剝奪了他的本名,讓他成為了“小馬云”的活體商標。范小勤的穿著、言行甚至笑容都被標準化訓練,以復刻馬云的公眾形象。盡管劉長江承諾“不耽誤上學”,但實際上,范小勤的教育幾乎被完全忽視。他的班主任透露,在范小勤最火的那些年里,他幾乎從未到校上課,取而代之的是密集的商業活動。
在這場資本的狂歡背后,是范小勤家庭的無奈與困境。范家五口人,父親因蛇咬截肢,母親患小兒麻痹癥且失明,奶奶老年癡呆癱瘓,哥哥智力三級殘疾。全家僅靠父親編竹筐、種田維持生計,年收入不足五千元。當劉長江帶著“改變命運”的承諾出現時,這個家庭幾乎沒有拒絕的能力。
然而,流量的狂歡終將退去。當公眾對“小馬云”的新鮮感消退,資本也迅速撤離。2020年,范小勤被送回了嚴輝村。他的教育出現了斷層,12歲時仍不會寫“十”字;他的健康也出現了問題,被鑒定為智力二級殘疾,身高停滯在10歲水平。盡管他曾是最火的網紅之一,但返鄉時,全家仍靠低保生活。
范小勤的悲劇,不僅是個人的命運崩塌,更是鄉村在流量經濟中的邊緣地位的體現。信息不對稱、價值體系潰敗、監管缺失,這些問題在范小勤的故事中暴露無遺。鄉村的尊嚴被流量解構,而兒童網紅的權益保護也形同虛設。
在范小勤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資本的原罪、公眾的獵奇以及制度的滯后。這場集體圍獵的縮影,最終以鄉村的破碎與童年的消逝為代價。真正的慈善,不應該只是一張照片的走紅,而應該是一個孩子能夠坐在教室里,安靜地寫下自己的名字。當流量退去,我們該留下的,是對每一個普通鄉村家庭的尊重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