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智能座艙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各大廠商紛紛尋求通過兼容不同手機品牌,特別是蘋果用戶,來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2025年以來,這一趨勢尤為明顯,小米、OPPO、魅族等自建車手互聯系統的手機大廠,均開始積極擁抱更多元的手機品牌用戶。
小米汽車在這一領域的動作尤為引人注目。在發布第二款大單品小米YU7時,小米不僅展示了其對蘋果生態的深度適配,還直接在發布會、直播等環節表達了對蘋果用戶的重視。小米董事長雷軍多次強調,小米汽車要做支持蘋果生態最好的汽車,小米YU7的方向盤按鈕可直接喚醒Siri,后排則可接入iPad,力求讓iPhone用戶和小米用戶在使用小米汽車時擁有相似的體驗。
同樣,MG與OPPO聯合發布的“MG×OPPO智行車手互聯系統”也支持安卓和蘋果手機。領克LYNK Flyme Auto推送的新版本也帶來了蘋果CarPlay、華為HiCar等手機互聯支持,用戶可以使用Siri語音控制、蘋果快捷指令聯動等功能。這些舉措無疑都在向市場傳遞一個信號:智能座艙領域正在迎來一場圍繞手機品牌兼容性的大戰。
在這場大戰中,蘋果用戶成為了各大廠商競相爭取的對象。盡管蘋果手機的保有量難以與安卓陣營匹敵,且其核心協議和接口管理嚴格,兼容難度較大,但蘋果用戶群體中的高消費潛力和對蘋果生態的忠誠度,使得他們成為了智能汽車領域最有潛力的用戶之一。特別是在蘋果放棄造車項目后,其打造的蘋果生態在智能化汽車領域露出了一個缺口,這也為智能汽車廠商提供了機會。
事實上,小米汽車已經在這一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雷軍在直播中透露,小米汽車YU7的下訂用戶中,蘋果用戶占比約52%。這一數據無疑證明了兼容蘋果生態對于吸引用戶的重要性。而為了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各大廠商也在不斷探索智能座艙的迭代升級之路。
然而,智能座艙的迭代升級并非易事。盡管各大廠商都在積極兼容不同手機品牌,但在數據打通和生態兼容方面仍面臨不少挑戰。不同智能載體間的數據交換、生態打通缺乏統一的接入標準、通信標準、數據交換標準,這導致了跨系統數據交換存在不小的問題。在國外汽車市場,已經有類似的數據交換爭議出現,多家汽車公司表示不打算將蘋果最新的車載軟件系統CarPlayUltra添加到他們的車輛中,認為這超過了其應有的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