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一系列知識對談中,搜狐創始人張朝陽與多位國際知名物理學家展開了深入交流。7月11日,張朝陽與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戴維·格羅斯共同探討了物理學的前沿領域,從量子場論到宇宙學的奧秘。緊接著,在7月16日和17日,張朝陽又與德國洪堡研究獎獲得者徐一鴻和劍橋大學教授湯大衛進行了對話,聚焦微觀粒子與宇宙之間的聯系。
在與戴維·格羅斯的對話中,兩位科學家詳細回顧了量子理論的發展歷程。格羅斯分享了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研究——QCD的漸近自由,并解釋了這一發現如何引領了物理學的新篇章。他還對當前的AI發展提出了獨到見解,認為AI并非科學,而是一種工具,并指出物理學是物理學家們通過實踐不斷探索自然規律的過程。
格羅斯強調,萬有引力雖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直觀感受到的力,但在自然界四大相互作用力中,它實際上是最弱的。他還提到,作為物理學家,最大的樂趣在于基于假設做出預測,并通過實驗驗證這些預測的正確性。盡管他曾在20年前預測暗物質會在十年內被發現,但至今這一領域仍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談到AI時,格羅斯表示,盡管AI在某些方面表現出色,但它缺乏真正的創造力,不知道如何驗證自己的答案,也不在乎真相。他認為,目前的AI過度炒作,人們往往輕信其提供的信息,而忽視了其局限性。
對話中,張朝陽與格羅斯還探討了宇宙學和黑洞的奧秘。格羅斯指出,隨著宇宙膨脹的逆推,早期宇宙的高能狀態對現有物理理論構成了挑戰。同時,他也提到了希格斯機制的實驗驗證以及暗物質研究的現狀,強調這些領域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格羅斯還分享了他對時間的看法,認為時間是一個復雜而神秘的概念,與宇宙學、熵和無序等密切相關。他提到,在量子引力和弦理論的框架下,空間和時間的基本概念可能是近似的,而非絕對存在。
在回答學生提問時,格羅斯進一步闡述了他對AI和物理學的看法。他認為,盡管AI在某些領域取得了進展,但它仍然無法替代物理學家的創造力和對自然規律的深刻洞察。他鼓勵年輕科學家保持好奇心和對新事物的探索欲望,享受科學研究的樂趣。
格羅斯還回憶了自己最初對物理學產生興趣的經歷,表示好奇心和熱愛是支撐他不斷前行的動力。他強調,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至關重要,這不僅能讓人在科學研究中獲得滿足感,還能推動科學的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