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海昌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昌智能)在北交所的上市進程有了新的動態。近日,北交所官方網站公布了針對海昌智能公開發行股票并申請在北交所上市的審核問詢函,涉及多個方面的詳細審查。
海昌智能,自1994年成立以來,專注于高性能線束裝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服務于包括汽車工業、信息通訊、光伏儲能在內的多個領域。公司已與多家知名企業如天海電子、安波福、比亞迪、立訊精密、長城汽車等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
在財務表現方面,海昌智能在報告期(涵蓋2022年至2024年)內,營收從約5.2億元增長至8億元,而凈利潤則從1.08億元增至1.21億元后略有下降至1.1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營收持續增長,毛利率卻從37.74%逐年下滑至34.21%。
北交所的審核問詢函特別指出,海昌智能在2024年實現了22.59%的營收增長,但凈利潤卻同比下滑了5.23%。進入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還出現了2.79%的同比下降。北交所要求海昌智能解釋2024年營收增長而利潤下滑的具體原因,以及這些影響因素是否仍將持續,同時評估這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的影響,并提出應對措施。北交所還要求海昌智能評估下游汽車線束生產企業的需求是否趨于飽和,并提示相關的經營業績下滑風險。
在股權結構方面,海昌智能的實際控制人包括楊勇軍、李德林、張景堂等七人,他們合計持有公司41.28%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實際控制人之一的張景堂涉及一起商業訴訟,因TENA公司與ANGSTROM公司之間的資產出售爭議,ANGSTROM公司起訴張景堂要求賠償。北交所要求海昌智能詳細披露該訴訟的進展,并評估該訴訟是否可能對張景堂及其他實際控制人造成重大債務負擔,進而影響他們在公司的職務資格以及公司的股權穩定性、生產經營和公司治理。
海昌智能與天海電子之間的關聯交易也是北交所關注的重點。海昌智能曾是天海電子的全資子公司,并于2020年5月剝離。盡管已剝離,天海電子仍是海昌智能的第一大客戶,各期的銷售占比均超過20%。北交所要求海昌智能詳細說明其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天海電子的持股和任職情況,并評估這些關聯關系是否影響了公司與天海電子之間交易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北交所還要求海昌智能對比向天海電子和第三方銷售相同類型產品的單價、毛利率、信用政策和結算方式,以評估與天海電子交易的公正性。招股書顯示,海昌智能因未準確披露與河南拓碩實業有限公司的關聯關系和關聯交易情況,而受到河南監管局和全國股轉公司的監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