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消息,據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消息,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結構生物學平臺實驗室研究團隊“破解”了一個PU塑料解聚酶:他們獲得了這種來自大自然的野生型酶的晶體結構,由此揭示出酶能夠高效降解PU塑料的分子機制。
據悉,相比于PET塑料中僅含有酯鍵可被酯酶進行水解,聚氨酯(PU)塑料中含有酯鍵、氨基甲酸酯鍵以及醚鍵等多種化學鍵,較難進行生物解聚,相關塑料生物解聚的報道也較少。
研究團隊結合進化指導的酶挖掘技術,成功挖掘了一個新型PU解聚酶,通過晶體結構解析、分子對接與動力學模擬,闡明了該酶的底物結合機制。基于對酶與底物復合結構的分析進行了理性設計的,獲得的雙突變體在對聚酯型聚氨酯解聚方面表現出顯著的提升的活性,在降解商業型PU時,單體回收量是野生型酶的10.9倍,顯著提升了PU廢料的降解效率。
目前,該項成果已在國際學術期刊《Advanced Science》和《ACS Catalysis》上發表。(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