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的宮斗大戲,表面上看起來,就是一部富豪家庭的狗血劇,但背后的利益糾葛其實要復雜得多,更是牽扯到了國有資產的利益保全問題。
我今天就用盡量簡單的語言,來梳理一下這場大戰背后的利益之爭,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
這場大戰,幕后的利益相關方主要有3家。
第1家是國資,杭州上城區文商旅,它才是娃哈哈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達46%。
第2家是長公主宗馥莉,繼承了她爹29.4%的股權,也是娃哈哈目前的董事長。
第3家是職工持股會,持有娃哈哈集團24.6%的股權。
看到這里,有聰明人就發現問題了,說不對啊,明明持股最多的是國資,那娃哈哈為啥是一家民營企業呢?這么多年都掌控在宗家人的手里?
答案就是因為這個職工持股會,職工持股會聽名字我們都知道啥意思,但里面拿著股份最多的,肯定不是那些負責灌水的底層職工,而是早期跟著宗慶后一起創業的元老。
所以職工持股會其實代表著創業元老的利益,這些人都是跟宗慶后一起爬過戰壕的,有他們的支持,宗慶后才能一直擔任職工持股會的理事長,這樣,他自己的持股加上職工持股會,表決權就超過了51%,成了娃哈哈的實控人。
等到宗慶后去世,他那29.4%的股權被宗馥莉繼承,但職工持股會的理事長卻不是宗馥莉,而是換成了杜建英,也就是那3個私生子的母親,這就給宗馥莉掌控娃哈哈埋下了一個雷。
那這個杜建英究竟何德何能,能當上職工持股會的理事長呢?
她可是一個真正的厲害人物,是這場遺產大戰的關鍵角色。
杜建英要比宗慶后小21歲,她1988年從浙大畢業,剛畢業的第二年,就給宗慶后生下了第一個兒子,也就是說,她應該是上大學的時候就認識了宗慶后,畢業那年就懷上了對方的孩子。
然后,杜建英在1991年進入娃哈哈工作,你想想她身上的標簽,那個年代還非常稀缺的名牌大學生,外加隱形老板娘,她很快就在娃哈哈平步青云,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二號首領。
她在娃哈哈曾長期擔任總經辦主任,因為娃哈哈是扁平化管理,沒有副總職位,下面大大小小的部門,都是直接向宗慶后匯報,老宗一個人哪忙得過來,這中間負責上傳下達的總經辦,實權就非常大。
更要命的是,杜建英不僅是權力大,而且還拿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資產。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娃哈哈那一堆的體外公司,當年宗慶后為了避免娃哈哈的控制權落到法國達能的手里,就悄悄地注冊了很多公司,這些公司在股權結構上跟娃哈哈沒有關系,但娃哈哈通過品牌授權、代工等手段,把很多核心業務都轉移給了這些公司。
娃哈哈的很多產品,從生產研發、渠道銷售,到區域經營,都藏在這些體外公司里。
2022年,國資控股的娃哈哈集團,營收僅僅占了整個娃哈哈系的15.67%,可見這些體外公司才是娃哈哈真正的命脈所在。
這些體外公司的實控人,其中不少就是杜建英和她的子女。
后來隨著宗馥莉畢業進入娃哈哈,逐漸取代了杜建英的管理職能,杜建英從娃哈哈管理層淡出,但她仍然牢牢地掌控著那些體外公司,再加上她跟很多創業元老都有革命感情,所以在宗慶后去世后,她就當上了職工持股會的理事長。
按照原本的局面,杜建英靠自己手里的資源,足夠跟大公主分庭抗禮,雙方應該能井水不犯河水。
但大公主也不是個簡單角色,她在娃哈哈準備接班的時候,也掌控了一些體外公司,這些公司被外界叫做宏盛系。
去年老宗去世,大公主上臺,外界都擔心她能不能收服娃哈哈這匹烈馬,結果她只用了兩招,就讓外界見識到了厲害。
第一招是釜底抽薪,她一口氣關停18條產線,把業務從杜建英掌控的體外公司里抽離,并且往自己掌控的宏盛系轉移。
這個操作不但打擊了杜建英,還動了元老們的蛋糕,所以當時鬧得動靜不小,舉報信滿天飛。
然后她又玩了第二招,以退為進,她公開發了一篇辭職信,然后回家不干了,結果只過了五天,董事會就硬著頭皮又把她請了回去。
這兩招之后,大公主就基本大權獨攬,已經徹底占據了上風,所以利益受損的杜建英,只能文斗不行來武斗,把她的終極武器亮了出來,也就是那3個私生子。
他們在杭州和香港的兩場訴訟,只要能夠獲勝任意一場,就能把大公主趕下臺,讓娃哈哈換個主人。
如果在杭州贏了,杜建英就能搶走宗馥莉繼承的大部分股權,再加上他手里的職工持股會,就能在董事會占據上風。
如果在香港勝訴,拿到21億美元的信托,她就有錢收購國資持有的股權,也能在表決權上壓到大公主。
說到這里可能有人問了,國資的股權為什么會賣給她呢?
這也是這個事件的一個焦點,大公主的那一招釜底抽薪,也連累了國資的權益,對于上城區文商旅來說,雙方這樣斗來斗去,把營收和利潤全轉移到了體外公司,真正的母公司反而不斷被掏空,與其這樣看著,還不如把股權賣了變現,此前就有媒體報道,說杜建英有意接手上城區文商旅46%股權。
所以,我們作為吃瓜群眾,在看這場宮斗大戲的同時,也要關注背后的國有資產如何才能得到保全。
聲明:個人原創,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