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YU7 Max的電動車續航能力在一次由搜狐汽車主導的高速續航測試中受到了考驗,測試結果顯示,該車型的實際續航表現與小米官方公布的數據存在較大出入。
測試中,搜狐汽車得出的數據與小米官方引用的其他媒體評測結果形成了鮮明對比,特別是與汽車之家所公布的93.9%續航達成率相比,差距尤為明顯。雷軍曾公開提及的“北京至上海1300公里僅需充電一次”的言論,在本次測試結果面前也顯得頗為尷尬。
這一顯著的續航落差,不僅引發了公眾對于電動車續航能力真實性的質疑,也凸顯了當前電動車續航評價體系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不同測試機構得出的結果之所以存在差異,很大程度上源于測試工況、環境條件以及駕駛習慣等多種因素的干擾。
值得注意的是,廠商在宣傳過程中往往傾向于引用最優場景下的測試數據,以展現產品的最佳表現。然而,在實際使用中,尤其是在高速、高溫等極端條件下,用戶的續航體驗往往會大打折扣,這與宣傳中的美好愿景形成了不小的反差。
因此,對于消費者而言,在購買電動車時,除了參考廠商的宣傳數據和評測機構的測試結果外,還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使用場景和需求進行綜合考慮,以便做出更為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