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國內燃機市場在政策東風的吹拂下,保持了穩健增長態勢,內需與外需均展現出積極活力。據中國內燃機協會數據統計,上半年多缸柴油機市場累計銷量達到了215.41萬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84%。在商用車配套領域,銷量也達到了102.27萬臺,實現了2.44%的同比增長。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全柴動力在商用車動力領域取得了顯著突破,引發了廣泛關注。近日,運輸人網有幸采訪到全柴動力副總經理於中義,他詳細闡述了全柴取得成績背后的三大關鍵因素:精準且全面的產品線布局、卓越的智能制造能力以及完善的服務保障體系。
在產品線布局方面,全柴動力緊貼市場需求,打造了以“為客戶增效降本”為核心競爭力的產品矩陣。Q23/Q25系列憑借其出色的經濟性和高可靠性,在輕卡動力市場穩扎穩打,持續擴大市場份額。其中,Q平臺二氣門國六產品憑借其行業首創的專利技術,B10壽命高達60萬公里,年銷量穩定在10萬臺以上,累計銷量已突破40萬臺大關。而針對對效率和性能有更高要求的用戶,全柴推出了Q23A與Q25A系列,以Q25A為例,采用先進的里卡多雙渦流燃燒技術,百公里油耗較競品低1升,扭矩高達450牛米,確保了車輛在復雜工況下的動力響應。
全柴還推出了高端的智威H系列,以四氣門設計、1800bar高壓共軌系統等先進技術,實現了160-190馬力的動力輸出和低至70分貝的怠速噪音,直接對標中、重載寬體輕卡市場,滿足了用戶對動力、效率與駕乘舒適性的全方位需求。
在智能制造能力方面,全柴動力同樣表現出色。通過精益化與數字化轉型,全柴建立了一套強大的品質保障體系。每一款發動機都必須經歷極端環境的嚴苛測試,如-30℃的極寒、-60℃的酷熱以及海拔5000米的高原缺氧測試,累計測試里程超過16萬公里。全柴還擁有國家CNAS認證的試驗中心,可對發動機及整車性能進行全方位試驗與檢測。在智能制造工廠,數字孿生技術、高度自動化的產線和機器人等先進技術的應用,確保了每一臺下線的發動機都具備高度一致的可靠品質。
在服務保障體系方面,全柴動力同樣下足了功夫。全柴首創“暖心服務”體系,全國范圍內建立了1716家服務站,實現了52公里的服務半徑,承諾維修不過夜,確保了車輛在途時效性。同時,缸體、曲軸等五大核心件的超長質保,降低了用戶的長期持有成本。故障報修后2小時響應,超時即賠償,為用戶提供了明確的時間預期和保障。全柴動力還通過“e智能服務平臺”,為用戶帶來了更高效便捷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體驗。
面對新能源浪潮,全柴動力同樣展現出了前瞻性和靈活性。一方面,通過研發F28T、F28N等靈活燃料產品,持續深挖內燃機市場的潛力;另一方面,加速推進DHT混動變速箱、電驅橋、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技術的產業化布局,確保在未來的技術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同時,全柴的智能制造平臺有效實現了“降本增效”,研發周期縮短、生產效率提升、單臺制造成本下降,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動能。
全柴動力以高品質的產品、智能制造和服務保障體系,為市場和客戶帶來了穿越周期的“確定性”。這種大道至簡的靠譜,正是全柴在商用車行業轉型升級中備受青睞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