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21.99萬起售的嵐圖FREE+,價格并不貴。
但還是被人吐槽“沒啥誠意”,吐槽的點主要還是在價格上,一部分人帶節奏,認為價格還能更便宜。
話是這么說,買東西都想花更少的錢,買更好的產品。
其實網上的這部分聲音,恰恰說明了嵐圖FREE+此次產品力的成功,只是一部分人沒有了解到嵐圖FREE+真正的產品力,才會主觀的認為:定價高了。
咱們掰開了揉碎了來聊聊嵐圖FREE+這臺車。
01 看似年度改款,其實大換代
FREE+,多了個+,意味著這是一臺全新的車型。
其最大的改變,是借助夢想家成功的模型,和華為深度匹配上了,用上了華為ADS、鴻蒙座艙。
這是智能化的改變,設計上的改變更多。
比如說全新的設計理念,外形、內飾風格,包括用料、配置體系,都完全不一樣了,如果非要找相同點,可能還是那個純電續航、還是那個電機系統。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FREE+是大改款車型。
02 華為的HI模式和“智選車”模式
華為目前有兩種“造車模式”,余承東多次表示:華為不造車,的確也是這樣,其實華為更想做的是零部件供應商模式。
這種模式下,華為提出了HI、智選車兩種模式。
HI模式,簡單翻譯過來,就是阿維塔模式、嵐圖模式、傳祺模式、猛士模式、深藍模式,用華為零部件,但又不完全用。
華為給車企提供主要六個幫助:
1、質量把控。
2、激光雷達
3、ADS系統
4、鴻蒙座艙
5、控制域
6、HUAWEI Drive ONE電驅系統。
HI模式下,使用的是華為的激光雷達、ADS、鴻蒙座艙、控制域,這四個也是最關鍵的零部件,但質量把控、電驅系統由HI模式下的車企負責。
我們所知道的AITO、智界、享界,這些余承東頻頻站臺的產品,則是“智選車”模式,和HI模式不同的是,它們還讓華為把控質量,也用上HUAWEI Drive ONE電驅,所以余承東才會公開表示:
華為有華為的質量把控體系,是和車企不一樣的。
退一步來說,其實FREE+和AITO、智界、享界在智能化表現上,沒有差距,唯一的不同就是沒有用華為的電驅系統。
03 關于定價,足夠緊致
21.99萬的FREE+,是現階段,裝上“華為套裝”價格最精準的車型了。
一個是,21.99萬的起售價已經比AITO M5更低,但要知道FREE+在尺寸、配置上要比AITO M5更好。
另一個,21.99萬的價格,也不是最后的入手價,嵐圖給了一些補貼,價格可以做到21萬左右,進一步放大了價格吸引力。
很多人認為FREE+沒誠意,主要是一個點:置換權益沒有統一。
比如說,嵐圖首任車主的置換補貼是3萬,但非嵐圖首任車主的置換補貼是5000,中間差了2萬5。
不患貧而患不均的不平衡感非常明顯。
其實完全沒必要,嵐圖首任車主會不會置換FREE+是一個問號,這種權益只存在于小部分群體手中。
大部分人的權益是一樣的,而且客觀來說,想要華為ADS、鴻蒙座艙、新能源SUV,FREE+的本身產品力,找不出問題。
04 基本產品力,極其扎實
FREE+作為一臺新能源SUV來說,有自己的亮點。
比如說,入門21.99萬的價格,裝備一個45度電池包,純電續航超300km,同級別非常少見,而且大面積的軟包材質,用料扎實。
底盤設計、底盤用料,包括細節的處理,即便是作為一臺沒有華為ADS、鴻蒙座艙的新能源SUV,其實力也很強。
很多人對嵐圖的期待太高。
認為其應該有更低的價格,但忽略了其實造車成本壓不住的客觀事實,華為入場,是需要收供應商成本的。
ADS、鴻蒙座艙、激光雷達,都是有巨大的成本投入的,加上FREE+的45度電池包、車身設計、零部件,這些成本決定了FREE+的定價策略,已經非常向消費者靠攏了。
總結:
FREE+本質上來說,是一個沒有硬傷的產品,在已經做好不錯產品力的基礎上,多次調整價格,優化價值,這一代的改款車型,更是拉著華為入伙,本質上來說實力很強。
至于權益上的差距,其實不用過多擔心,因為很少有消費者能享受到“首任車主置換3萬補貼”,真正在購買上,入手成本沒啥區別。
喜歡就買,這就是一臺20萬出頭,能買到的,最好的智能新能源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