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電影中的科幻場景正一步步走進現實生活。回想起2013年那部榮獲第86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的《她》,主人公西奧多與先進AI機器人薩曼莎之間無話不談的友誼,曾讓無數觀眾對未來的人機對話充滿期待。而今,隨著5G網絡商用化的推進和AI技術的飛速發展,這樣的場景已經觸手可及。
廣東移動近期推出的AI通話系列產品,便是這一趨勢的生動寫照。當無人接聽電話時,AI秘書能像真人一樣代為詢問并完成對話,無論是快遞到門口時的禮貌回復,還是日程管理的細致安排,都讓人仿佛看到了薩曼莎在現實生活中的身影。AI通話,正悄然顛覆著傳統的通話方式,成為數字交互的新入口。
AI秘書的智能化功能遠不止于此。它能智能識別來電、一鍵生成會議摘要,甚至還能進行AI反詐,智能識別騷擾號碼。這些功能的實現,讓通話從簡單的“聽得見”升級為“看得懂、玩得轉”。中國移動與華為攜手推出的這一系列突破,讓AI通話成為了人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在城市化進程中,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問題日益凸顯。AI通話的出現,為這場溝通帶來了新的可能。實時共享屏幕功能讓父母能夠遠程指導孩子完成作業,24小時的AI伴聊功能則為留守兒童的生活增添了樂趣。而對于空巢老人來說,AI通話的防詐騙功能更是筑起了一道堅實的保護墻。工信部數據顯示,AI通話在攔截詐騙電話和短信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安全的通信環境。
AI通話的適老化設計更是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數字化生活的門檻。語音轉文字的大字幕顯示、語音放大和降噪功能,以及屏幕共享和遠程協助功能,都讓老年人能夠更加便捷地使用電子產品。科技雖無法填滿親情的缺口,但至少讓思念有了形狀,讓等待不再漫長。
在商務場景中,AI通話同樣展現出了其高效和專業的優勢。在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一位美國游客通過手機叫車時,司機的普通話自動轉換成英文播報,整個溝通過程流暢自然。這是中國移動AI通話“同聲傳譯”服務的生動體現。除了同聲傳譯外,AI通話還搭載了AI會議紀要、實時共享屏幕等功能,為打工人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作為互聯網原住民和AI原住民,Z世代的消費邏輯與上一代截然不同。他們渴望情感表達,期待24小時在線的AI伴聊。AI通話恰好滿足了他們的這一需求。年輕人可以為自己定制獨一無二的虛擬形象,在通話中展示個性。同時,AI通話還使線上社交更加豐富多彩,屏幕共享功能讓好友們能夠同步沉浸觀看球賽或影片,邊看邊聊,增加了社交的可玩性。
這些酷炫功能的背后,是中國移動與華為等產業伙伴在通信和AI領域的深厚積累。他們共同推動了DC技術與AI的融合,將通話帶入了一個全新時代。在這個時代里,通話不再只是打電話那么簡單,它更成為了一個綜合性的智能服務入口。用戶通過通話入口,不僅能打電話,還能訪問游戲、音樂等各種服務,享受更加便捷、智能的生活。
首屆“新通話×AI挑戰賽”的舉辦,更是進一步展現了AI技術在重構通話體驗方面的巨大潛力以及AI通話生態圈的蓬勃發展。參賽作品廣泛覆蓋智能客服、跨境溝通、文旅導航、數字人交互等個人以及企業應用場景,充分展示了AI通話的多樣性和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