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兩輪車,作為一種新興的綠色交通方式,正逐步進入公眾視野。盡管其綜合成本高于傳統的鋰電和鉛酸兩輪車,并且受到加氫站網絡不完善的制約,但我國氫能兩輪車產業仍處于初期階段,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氫能兩輪車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源,結構復雜,包括車架、氫氣儲存系統、氫燃料電池系統、動力電池組、電動機系統和控制系統等。其中,氫燃料電池和儲氫系統是關鍵部分,通過氫發電驅動車輛。據分析,氫能兩輪車的每公里成本為0.2390元,顯著高于鋰電兩輪車的0.1340元和鉛酸兩輪車的0.1591元。
加氫站網絡的不完善也是氫能兩輪車推廣的一大障礙。盡管我國加氫站建設步伐加快,但區域發展不平衡,制約了氫能兩輪車的廣泛應用。截至2024年底,全國加氫站數量達到540座,主要集中在廣西和河北等地。
然而,在減碳要求的推動下,氫能在交通領域的推廣應用具有重要意義。與重卡、船舶等大型氫能應用場景相比,兩輪車投資規模小、補貼要求低,因此政策推廣積極性較高。近年來,國內多地陸續出臺氫能兩輪車推廣政策,如北京市將氫能電動車用固態儲氫技術納入推薦目錄,廣西省提出支持氫能兩輪車示范場景應用。
從應用場景來看,氫能兩輪車主要應用于共享出行、旅游景區、城市出行及短途物流等領域。其中,共享出行領域投放速度最快,占據了主導地位。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共享氫能兩輪車投放量為1萬輛,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70萬輛。
氫能兩輪車廠商主要分為傳統兩輪車制造商和氫能零部件廠商兩類。傳統制造商如永安行、臺鈴、雅迪等憑借渠道和制造優勢快速推廣,其中永安行已成為行業龍頭,氫能兩輪車總投放量超過1.5萬輛。氫能零部件廠商則通過核心部件優勢構筑競爭壁壘,如協氫新能源和攀業氫能等。
隨著政策的持續推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氫能兩輪車的商業化前景逐漸明朗。盡管面臨成本高和加氫站網絡滯后等挑戰,但其在減碳和綠色交通領域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未來,氫能兩輪車有望成為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綠色出行的發展。